close

陳潤兒: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3】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還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之年。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落實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做好今年各項工作。

綜合考慮發展趨勢和工作導向,建議2018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4.5%以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空氣優良天數210天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以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指標完成國傢下達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實現以上目標,重點要做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破、立、降”要求,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轉型、增長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質量提升。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為重點,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繼續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精益制造、品牌制造,支持企業發展個性定制、高端定制,增強供給產品適應市場需求的靈活性。弘揚工匠精神,引導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開展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監管,以標準提升引領和倒逼質量變革。

調整優化結構。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標準,全面完成國傢下達的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淘汰落後煤電機組100萬千瓦。建立淘汰落後產能“清零行動”長效機制,確保應退盡退。深入推進種養業、制造業、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加快發展高效種養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實施“萬傢企業上雲”,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傢級示范區,發揮好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平臺作用,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加快裝配式建築業發展;培育現代物流、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優質旅遊等新增長點;加快國傢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抓好數據資源集中整合、開放共享,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深化轉型攻堅。持續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深入實施12個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專項方案,加快培育一批高技術、高成長、高稅利產業,重點實施600個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和100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推動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精準招商、產品技術工藝創新、落後產能“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土地、廠房等要素資源,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快提質發展。

(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釋放有效需求,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百城提質、工業轉型、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滾動實施“5818”擴大有效投資行動,力爭完成投資1.8萬億元。開展萬傢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化“三大改造”。啟動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完成鄭萬、鄭阜高鐵河南段鋪軌工程,加快鄭州南站和太焦、商合杭高鐵及蒙華鐵路河南段建設,爭取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開工建設;推進周口至南陽等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及沙潁河等內河航運建設,支持發展臨港經濟;加快出山店、前坪水庫建設,推進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推動實施“青電入豫”工程;實現所有自然村4G和所有貧困自然村光纖接入全覆蓋。

培育消費熱點。充分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體育、文化、旅遊等消費領域潛力,推進全域旅遊示范區建設,實施康養傢政服務擴容提質工程,推進一批社區養老中心建設試點,深化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試點,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鼓勵引導綠色產品消費,大力發展共享經濟。

壯大實體經濟。弘揚企業傢精神,營造尊重、鼓勵、保護企業傢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開展營商環境示范創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盤活做優國資國企,加快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國有骨幹企業。支持駐豫央企改善供給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鼓勵央企與地方企業兼並重組、融合發展。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積極引進外資企業,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制度。持續實施“百千萬助力企業成長計劃”,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資金、用工等制約。深化土地利用綜合改革,提高利用質量效益。支持金融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力爭融資總額達到9000億元。

防范風險隱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穩妥化解企業風險,全面排查,分類管控,依法化解。深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積極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全面開展政府債務審計,摸清真實底數,找準問題癥結,制定風險防控和化解方案,嚴格控制增量,穩妥化解存量,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突出降杠桿、治亂象、抓規范、強監管,做到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堵住風險源頭。持續打擊非法集資、金融犯罪、網絡傳銷。

(三)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持續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妥善解決債務處理、債權保護、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問題,全面完成1055傢“僵屍企業”處置工作;大力推進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全面深化省屬功能類、公益類國有企業改革,完成省屬國有企業壓縮管理層級任務;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加快由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全面推進行政權力事項在線辦理,打造“一次辦妥”政務服務品牌;完善信用監管體系,推進信用信息記錄歸集共享。繼續深化行政執法、醫藥衛生、供銷社、投融資、財稅、教育、文化等體制改革。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賦予各片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全面落實160項改革試點任務,深入實施政務、監管、金融、法律、多式聯運五大服務專項方案,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佈局,積極申建自由貿易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爭取洲際客運航線開辟、簽證便利業務常態化等事項實現突破;推進“陸上絲綢之路”建設,提升中歐班列(鄭州)運營水平;推進“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規劃建設電子世界貿易組織核心功能集聚區。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拓展口岸功能,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機制,引進大型物流集成商,推動飛機租賃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物流中心功能。深化制造業對外開放,擴大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合作;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辦好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全球跨境電商大會、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等活動。

(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夯實發展戰略支撐。以加快鄭洛新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龍頭,持續打好開放牌、念好人才經、下好改革棋、唱好協同戲,推動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抓好“四個一批”。深化自創區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改革,抓好輻射區建設,構建“3+N”空間發展格局。突出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加快生物育種、通信技術、超級電容、工業CT等創新引領型項目產業化,在大數據及網絡安全、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領域,實施一批產業集群專項和重大科技專項。

完善吸引、留住、激活人才的政策措施,創新柔性招才引智機制,深入實施“中原千人計劃”“名校英才入豫計劃”“海外引智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研發機構全覆蓋,組建生物育種國傢產業創新中心,新引進一批重點新型研發機構。

促進“三個融合”。協同推進科技、制度、業態和工藝創新,促進科技與金融、軍工與民用、“地方”與“國傢”融合。深化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科技貸”規模,設立自創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電梯保養廠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和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作用,重點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加快實施可見光通信、北鬥綜合服務雲平臺等軍民融合重大示范項目,推動洛陽等地創建國傢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支持信息工程大學國傢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支持中央駐豫各類科研院所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成果就地轉化,積極對接中科院、“雙一流”高校、央企研究機構等大院名校,鼓勵其在豫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建新型高端研發平臺,加快鄭洛新·中關村雙創基地和自創區矽谷創新中心建設。

(五)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新型城鎮體系,持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河南特點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落實中原城市群建設實施方案。繼續支持鄭州建設國傢中心城市,推進鄭汴、鄭許一體化和鄭新、鄭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區建設。支持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商丘、南陽、安陽等構建區域中心城市,漯河、濟源等壯大城市規模和綜合實力,平頂山、鶴壁、濮陽、三門峽等資源型城市協調發展,周口、駐馬店、信陽等農業比重大的市跨越發展。推進交通互聯、生態共建、產業融合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百兆寬帶普及,推進千兆城市建設。以“三山一灘”和省際邊緣地區為重點,完善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路網,促進中原城市群網絡化、開放式、一體化發展。

深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把百城建設提質與文明城市創建、城市“雙修”結合起來,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堅持規劃引領,啟動新一輪城鄉總體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修編,推進城市設計工作。樹立城市經營理念,加強土地儲備,創新經營機制,探索自我增值、自我積累、自我投入、自我發展的路子。以省轄市老城區和縣級城市為主體,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提升改造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加快小城鎮體制創新,科學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佈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續抓好交通秩序治亂、市容衛生治臟、生態環境治污、公共服務治差,努力使城市成為創業之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傢。

積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要素下鄉障礙。深入推進國傢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國傢產城融合示范區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將住房保障等納入居住證基本公共服務范圍,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定居。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編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落實“三個五”政策措施,註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救急紓困與內生脫貧結合,抓住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易地搬遷等關鍵環節,深入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等發展規劃,落實低保、扶貧“兩線合一”,重點推進盧氏等4個深度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統籌貧困縣村和非貧困縣村精準脫貧工作,實現11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9個國定貧困縣和14個省定貧困縣脫貧摘帽,完成6.29萬人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任務。加快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再啟動搬遷8萬人。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穩步推進農村房屋不動產登記,探索盤活用好閑置農房和宅基地。抓好國傢和省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支持金融網點、業務下沉,繼續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強化農業保險保障作用。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結構興農、品牌強農,加快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強高標準糧田建設,持續提升糧食產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0萬畝。以“四優四化”為重點,支持發展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優質林果分別達到1200萬畝、2200萬畝、1300萬畝以上,優質草畜新增肉牛20萬頭、奶牛5萬頭。大力發展糧油深加工和主食產業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在生物育種、農業智能裝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完善農產品產銷體系,支持產地保質保鮮工程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不搞強迫命令,激發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生產經營機制、社會服務體系、產業組織模式、鄉村管理方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動小農戶和大生產、大市場有機銜接。把支持返鄉下鄉創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爭取再新增20萬人返鄉下鄉創業。

加強鄉村有效治理。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強農村誠信建設,淳樸農村文明風尚。完善鄉村矛盾調解和便民服務機制,深度推廣“四議兩公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圍繞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加快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美化,改造6萬戶農村危房。推進農村能源革命。持續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范。

(七)大力推進污染防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藍天、清水、凈土行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

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堅持長短結合、鐵腕治污,全面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著力控制污染源頭,狠抓末端排放治理,突出重點區域、行業、環節、時段,強化“六控”措施落實,健全綠色環保調度和差別化管理制度,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穩步推進清潔取暖,努力讓人民享有更多藍天白雲。

持續實施水污染防治。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化重點流域和城市河流治理、城市生態水系建設,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確保四大流域I~III類水質比例總體達到53%以上,省轄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實施百城建設提質的縣市城區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截污納管工作。

啟動土壤污染防治攻堅。聚焦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減排,嚴格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加強生活污染源管控,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快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改革生態環境監管監測體制,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機制,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進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實施,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新一輪生態省建設,加快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600萬畝。加快沿黃生態帶、沿淮生態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幹渠沿線生態帶、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生態帶建設。

(八)積極發展社會事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優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持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計劃,著力緩解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持續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落實鄉村教師激勵政策。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繼續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加快健康中原建設。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擴建一批縣級醫院、婦幼保健和疾病防控機構,加強基層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升遠程醫療信息服務,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傢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聯體建設,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支持社會辦醫。啟動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實施藥品生產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計生服務管理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推進城市“兩場三館”和省體育綜合體建設,籌辦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辦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推進文化高地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持續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開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質、誠信守法、文明風尚提升行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效能,持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繁榮文藝創作。加快二裡頭遺址博物館、省科技館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規劃,支持太極拳等項目申遺。鼓勵申報和實施國傢重大社科項目,支持大型基礎性研究,加強新型智庫建設。以“雙十工程”為龍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聞出版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加強網絡建設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九)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群眾福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騰出更多財力用於民生改善,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辦好群眾急需、普遍受益民生實事。一是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基礎養老金、特困人員生活費標準,鞏固完善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二是大力推進青年人才公寓建設,開工建設5萬套以上。三是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四是紮實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優良天數達到210天以上。五是新改建縣城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鄉鎮建成區(中心村)、旅遊景區公廁5000座以上,基本完成省轄市中心城區公廁新建改建任務,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六是繼續免費開展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完成140萬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七是實施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完成全部貧困縣和深度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八是抓好農村垃圾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每個省轄市三分之一的縣(市、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達到省級標準。九是鞏固提升全部深度貧困縣和2018年計劃退出的33個貧困縣233個村的飲水質量安全。十是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5000公裡以上。十一是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十二是加快六大國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持續增加居民收入。把增加居民收入作為檢驗經濟發展質量的客觀標準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著力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進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機制,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努力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著力擴大社會就業。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00萬人次,促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妥善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過程中下崗分流職工再就業工作。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積極參與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面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繼續調整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菜梯維修制度、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和門診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啟動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加強殘疾康復服務。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支持鄭州開展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強化公租房保障,將符合條件的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公立醫院、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青年人才,以及其他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納入保障范圍。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力爭新開工50萬套;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4萬套。因城施策做好房地產市場穩定工作。

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紮實做好第九屆村民委員會和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全面提升社區物業管理水平。切實做好信訪工作。加強困難群體法律援助。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治理,確保實現“一個杜絕、三個持續下降”目標。推進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體系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動。

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支持駐豫解放軍、武警部隊、預備役部隊建設,抓好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工作。加強統計、參事、史志、文史、檔案、氣象、地震、測繪、地質、郵政、援疆等工作。

(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適應實踐發展新要求,努力造就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幹部隊伍,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加強政治建設。加強政治建設是政府自身建設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最突出的政治成果、最深遠的歷史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確立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是當之無愧、民心所向,有這樣的領導核心掌舵,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民之大幸。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把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嚴格政治準則和根本政治要求,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覺做到令行禁止。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各級政府必須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嚴格規范政府行為,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徹底改變少數人過去那種膽大妄為、無法無天的領導方式、用權方式和台中貨梯維修行為方式。

保持廉潔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根本追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健全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審計和巡視巡察結果運用,強化行政監督和行政執法監督,暢通社會監督和媒體監督渠道,堅決查處各類腐敗問題,清除各種腐敗源頭。

強化責任擔當。面對新挑戰,擔當新使命,既要有寬肩膀,還要有鐵肩膀,既要政治過硬,還要本領過硬。增強專業能力,倡導專業精神,努力增強“八種本領”。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強化失職追責懲戒,大興學習之風、調查研究之風、幹事創業之風,敢於擔當、敢於較真、敢於碰硬,責任面前不推諉,問題面前不回避,困難面前不退縮,以逢山開路的闖勁、攻城拔寨的拼勁、抓鐵有痕的韌勁,務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各位代表!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承載新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領導下,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1】【2】【3】上一頁

(責編:薑萍萍、常雪梅)
arrow
arrow

    nfuf3ryha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